回家的路

责任编辑:蔡思颖  来源:中山市第二法院  发布日期:2018-06-06

忙碌的周一下午,我照常在办公室撰写文书。整理完手头的案卷,一看手表,时针已经指向六点。想起家人正在等我吃饭,我匆匆驱车往家赶。路上的车辆虽然多,但还是井井有条,七点正,我已经回到家中,与宝宝嬉笑玩耍。

作为一个在小榄上班、在石岐生活的职场妈妈,在105国道上穿梭是我每天的必修课,中山主干道的交通路况也由此成为我最关心的问题。实际上,从小到大,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,我也由此见证了中山交通迅速发展的过程。

小时候,我生活在东凤镇。2000年,我考上了中山纪念中学,听长辈们说,这是一所纪念伟人孙中山的学校,教学质量非常好,但是离家也非常远。首次报到,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决定陪我一起搭公交车前往学校。那天,我起得特别早,一直想看看传说中的名校到底长什么样。我们先搭公交到富华酒店车站,然后再换乘前往南朗的12路公交车。在富华酒店等车等了差不多半小时,12路公交车才到,上面已经载满了人,我们想挤上去,但是人太多了,司机师傅不耐烦地叫我们坐下一趟,可是爸爸说再等一趟还是一样的,硬把我拉上了车。我在车上被挤得不敢动弹,只能紧紧抓着爸爸妈妈的手。三个小时后,我们才到达学校,那时已经是中午了。

我在中山纪念中学一读就是六年。入学后,可以直达镇区的校车成为大家争相追捧的对象,每到周五,大家总是想尽办法购买一张返程的车票,因为直达的车可以把回家的时间缩短至不到两小时。那时候,我最羡慕的就是家在三乡镇的同学,因为住得离学校近,一下子就可以回到家。而我们这些住在北部镇区的孩子,回一趟家耗的就是时间和颠簸的车程。出于时间和精力成本的考虑,六年来,我平均两到三周回一次家,每次从学校回到东凤,就像是出了一趟长时间的远门。

时间一晃而过,转眼,我考取了大学,要去到更远的城市——上海读书,回家的路更远也更艰辛。因为无论火车还是飞机,从上海都只能回到广州,到了广州后,我还要坐两三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回到小榄,然后再从小榄坐车回东凤。幸运的是家里有车了,爸妈可以开车去小榄车站接我回家,但是中山到广州没有便利的通道,长途大巴常常堵在路上,让回家的路变得尤为漫长。我半年才回家一趟,每次总是坐在长途大巴上感叹,什么时候,我能坐上地铁一样的交通工具,不必塞车一下子回到中山呢?

让人惊喜的是,我的愿望很快变成了现实。2010年大学毕业,我回到中山工作,赶上了中山交通飞速发展的时代。当年,中山的几个轻轨站点全部修建完毕,广州到中山的轻轨通车。成家后,我带着宝宝自驾前往中山纪念中学,发现翠亨快线直接连通了市区和南朗,返校的时间一下缩短了近半个小时。刚上班的时候,105国道反复修路,常年塞车,小榄去一趟石岐至少一个半小时,现在半小时即可直达。如今在市区,我甚至都不用开车出门,搭乘BRT方便快捷又不用找车位,下车后一两公里的接驳还可以采用共享单车等方式代步。短短十几年时间,中山的道路日新月异,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畅通,生活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。

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,从上海回到中山的我,没有停止奋斗的步伐。2014年底,我考取了暨南大学的在职研究生,希望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,为工作提供有益的源泉。得益于越益便利的交通,论文答辩几次往返暨南大学本部,无论是自驾走高速还是搭乘轻轨前往,总共耗时都不超过两小时。对于我这种家有小宝宝的职场妈妈而言,在广州学习完毕后当天能轻轻松松回到中山的家尤为重要,交通的发达确保了跨市读书的可行性。当我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的时候,中山也在筹划着地铁的建造,以后的师弟师妹们上广州更方便了。回顾十几年来的求学路,我不由得感慨,回家的路越便捷,深造的机会也就越多,便利的交通对于需要经常外出学习的人而言,是多么的重要,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如此的时代。

回家的路每天在重复,中山的路却每天在变化。不变的是对家的向往和热爱,变化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。我的青春伴随着这个城市成长,它也以不断蜕变的蓬勃姿态感动着我们每一个市民。放眼今日的中山,交通状况与二十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但未来的变化还将更令人期待。我爱这个城市,我愿每天丈量回家的路,去亲历它的每一刻发展。


[ 关闭 ]  [ 打印 ]